難熔金屬是指熔點高于1650℃并有一定儲量的金屬(鎢、鉭、鉬、鈮、鉿、鉻、釩、鋯和鈦),也有將熔點高于鋯熔點(1852℃)的金屬。以這些金屬為基體,添加其他元素形成的合金稱為難熔金屬合金。制造耐1093℃(2000°F)以上高溫的結構材料所使用的難熔金屬主要是鎢、鉬、鉭和鈮。在難熔金屬合金中鉬合金是最早用作結構材料的合金,Mo-0.5 Ti-0.1 Zr-0.02C合金具有良好的高溫強度和低溫塑性,在工業上廣泛應用。鈮合金的出現遲于鉬合金,但發展很快,已有30余種牌號。航天工業中使用的主要是中強合金和低強高塑性的鈮合金。
難熔金屬發展歷程:
20世紀40年代中期以前,主要是用粉末冶金法生產難熔金屬的。4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初,由于航天技術和原子能技術的發展,自耗電弧爐、電子轟擊爐等冶金技術的應用,推動了包括難熔金屬在內的、能在1093~2360℃或更高溫度下使用的耐高溫材料的研制工作。這是難熔金屬及其合金生產發展較快的時期。60年代以后,難熔金屬雖然有韌性、抗氧化性不良等缺陷,在航天工業中應用受到限制,但在冶金、化工、電子、光源、機械工業等部門,仍得到廣泛應用。
難熔金屬應用領域:
1、用作鋼鐵、有色金屬合金的添加劑,鉬和鈮在這方面的用量約占其總用量的4/5;
2、用作制造切削刀具、礦山工具、加工模具等硬質合金,鎢在這方面的用量約占其總用量的 2/3,鉭、鈮和鉬也是硬質合金的重要組分;
3、用作電子、電光源和電氣等部門的燈絲、陰極、電容器、觸頭材料等,其中鉭在電容器中的用量占其總用量的2/3。此外,還用于制造化工部門耐蝕部件、高溫高真空的發熱體和隔熱屏、穿甲彈芯、防輻射材料、儀表部件、熱加工工具和焊接電極等。中國在50年代已用粉末冶金工藝生產難熔金屬制品。60年代起已能生產多種規格的難熔金屬及其合金產品。
轉載請注明來自:http://www.qzgcqh.com/news/89528.html
標簽:難熔金屬 國機金屬
熱門產品